辭條名稱:拼板舟
辭條族別:雅美族
辭條主題:物質文化
族語拼音:tatala
族語音檔:
中文筆劃:09劃
撰 述人 :楊政賢
蘭嶼「拼板舟」遠近馳名,然外人常以「獨木舟」稱之,這是很大的誤解,其實它是經由雅美族人精心選取13種不同的樹種,依其木材特性分別應選為龍骨、邊板、船底、船梁、木釘、船摺等船身各部位之木材,相當考究,不應以「獨木舟」稱之。其用材包括的樹種有大葉樹蘭、麵包樹、欖仁舅、番龍眼、銹葉野牡丹、對葉榕、大葉山欖、紅果表控木、小葉桑、貝木、蘭嶼花椒等等。蘭嶼拼板舟有大小兩種,大型的名為cinedkeran,可乘坐10人,約7公尺長;小型的名為tatala,長約3公尺,可乘坐3人。
蘭嶼精美的「拼板舟」,除了在力學上是令人驚異的設計之外,與整個南島語族的航海文化也有著明顯可見的直接相關,船身的彩繪也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。蘭嶼「拼板舟」的外側有著精緻的裝飾圖案,在首尾部位的圖案中有著象徵人形的圖案mangamaog,以螺旋狀的紋飾象徵手的部位。蘭嶼拼板舟首尾部分也有象徵漁船眼睛,以同心圓為主構成之圖案mata no tatala,其每一圈並刻有鋸齒狀的花紋,形成日光放射的樣子。其紋飾的顏色則只有白、紅、黑三種顏色,其顏料的來源則為石灰、鐵礬土、漆樹等。蘭嶼拼板舟文化,反映著族群跟自然環境的對話關係,在臺灣這個生態多樣性的海島,孕育出臺灣原住民多樣而精彩的文化。
雅美族人對「拼板舟」的建造相當重視,必須選定黃道吉日開工,船身各部位分別選定特定的木材。這些木材均由造船的伙伴,深入森林內尋找,每塊用料均須由活著的立木上取得,因為他們視枯死木或風倒木為禁忌。雅美族人所用之工具僅斧頭、平鑿、半圓鑿三種,斧頭用於伐木、鉋木;平鑿用於修平,半圓鑿用於打洞。其船身各部位的結合,係於船板上先鑿洞,再以小葉桑製成之木釘結合之,為防止接縫滲水,則利用蘭嶼紅椒根部的纖維來填塞船縫。蘭嶼「拼板舟」由伐木取材至紋飾、上漆等整個過程均憑藉族人一雙精巧的手來完成,一切原料均取自原野自然產物,使用的工具,主要是小鐵斧,最終完成一件巧奪天工的藝術珍品。它充分顯現原始初民將生活藝術化的結果,不僅讓人類學家、民俗學家、藝術家重視,同樣使觀光遊客嘆為觀止,可說是蘭嶼最有價值的人文景觀資源之一。 文章轉載自網站: 台灣原住民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 http://citing.hohayan.net.tw/citing_content.asp?id=2649&keyword=%AB%F7%AAO%A6%E0
- Feb 16 Thu 2012 12:16
訪古船特展船模
close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